19世紀60年代,一種在葡萄根部寄生的昆蟲從北美傳到歐洲,這個小蟲子給歐洲葡萄園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后來,在北美洲發現了一種對這種昆蟲具有抗性的野葡萄,把這種野葡萄嫁接到歐洲葡萄砧木上,才拯救了歐洲的葡萄種植業和釀酒業。由此可見,野生物種對農業是多么重要。
任何優良品種的特性都不可能永遠保持。歐洲和北美的小麥和其他谷物品種的平均壽命只有5~15年,時間一長,病蟲害的演變會使作物失去抗陛。而且,土壤和氣候條件的變化有時也會使作物不再適應,因此,必須不斷培育新的品種。我國農業專家袁隆平等人培育的高產雜交稻,也是通過栽培稻和野生稻雜交出來的,而且每年都得制種。如果野生種滅絕,便使培育新品種的原材料失去來源,那將是不可想象的。
在養殖業中的情形和種植業十分相似。有一種雞叫考尼斯雞,相貌丑陋,但用它與其他品種雜交出的新品種,卻是一種生長迅速的肉用雞,現在這個新品種已成了烤雞業的強大后盾。還有一種稀有野羊,用它培育出來的羊十分耐熱,可以在水草茂盛的亞熱帶生長,它的羊毛也十分優良。
一般說來,野生物種抗病抗害能力強,能適應各種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培育優良品種總是離不開野生物種。有一些野生物種現在看來似乎毫無用處,但說不定哪一天它會身價百倍。
據估計,截至1999年地球上大約有5萬種植物(占全部植物總數的1/5)將會受到威脅和絕種。生物多樣性消失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生存環境受到破壞。而生存環境一旦被破壞,自然狀態的生物資源很難得以再生,經常是永遠的消失。我們必須小心翼翼地保護豐富多樣的野生生物,不能隨意毀滅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