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什么是光化學煙霧呢?氮氧化物、烴類等一次污染物在陽光紫外線的作用下,發生一系列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占產物85%以上)、過氧乙酰硝酸酯、高涪陛自由基、醛類、酮類和有機酸等第二次污染物,這些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形成的混合物稱為光化學煙霧,它呈淺蘭色,有刺激性和很強的氧化性,可造成人類及動植物疾病、建筑物毀壞等危害。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是指40年代初期至50年代,發生于美國洛杉磯市的一系列光化學煙霧事件的總稱。40年代,為發展汽車工業,洛杉磯市政府不設置公共汽車這樣的市政設施,鼓勵家庭。、私人購買小汽車。由于大量汽車排放含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等廢氣,加之洛杉磯市特殊的地理及氣候條件,自1943年開始,形成了多次光化學煙霧事件。其中以1952年的一次最為嚴重,大批居民發生眼睛紅腫、喉痛、咳嗽、皮膚潮紅等癥狀,嚴重者心肺功能衰竭,導致近400位65歲以上老人死亡。此外,植物大面積死亡,車禍增多。
1974年我國蘭州西固石化工業區也出現過此類煙霧。
水俁病
含汞工業廢水排人河川、湖泊或海洋后,汞沉降至水底,水中微生物會將汞吸收并轉化為毒性更高的甲基汞,魚蝦、貝類吞吃這些微生物后,將甲基汞高濃度富集于體內。人們長期食用這種魚貝類,會引起以中樞神經細胞損傷為主的慢性甲基汞中毒。這種病由于最早發現于日本熊本縣水俁灣,故稱之為水俁病。
水俁病造成多人中毒、死亡,并累及當地的動物。那家往海里排放含汞廢水的工廠在當地居民的強烈要求下,賠償損失,被停產關閉了,但問題沒有解決。因為該廠數十年來已經排放了200多噸汞,這對當地居民和他們的后代還是一個極大的威脅。80年代,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非常措施,將水俁灣汞污染區封鎖起來,捕殺灣內所有的魚,然后花上6000萬美元,把60萬平方米海域的污泥統統挖掉。這一舉措所花費的沉重代價,是那個排放汞的工廠萬萬想不到的。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
1986年4月26日,位于蘇聯基輔地區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起火,大量放射性物質外泄,造成嚴重環境污染。事故中有30人死亡,開始被檢查有急性放射病癥狀的工作人員有237人,最后確診的有134人。附近13萬居民緊急疏散,損失慘重。根據蘇聯官方公布的數據,損失為35億美元,事故造成的潛在和間接損失還難以計算。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是運行人員粗暴地違反安全規定,根本原因是反應堆的內在安全性存在嚴重弱點,屬于落后的反應堆堆型。這一事件成為人類核電能開發史上最嚴重的事故。
其他公害還有倫敦煙霧事件、痛痛病、黑腿病、博帕爾事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