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作為2023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對話重點活動之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專題對話在深圳新一代產業園成功舉辦。專題對話邀請政府有關部門領導、中歐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相關科研機構代表、企業及科技社團負責人、市場前沿的業界企業家,圍繞“雙碳”戰略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主題,開展深度交流與探討,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凝聚尖端智慧,貢獻破題思路。
中外嘉賓聚焦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
“雙碳”戰略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搶占全球新能源市場的重要突破口和著力點。產業變局下的技術創新與關鍵核心技術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專題對話中,中外多位嘉賓聚焦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進行了主題演講、政策解讀和專題分享。
國務院科技專家委專家、深圳市綜合交通運行指揮中心總工程師關志超作了題為“新能源智能網聯車路協同關鍵技術與產業化應用”的主題演講。關志超在演講中從研究背景思路、總體架構內容、主要科技創新、技術先進對比、產業應用效果五個方面詳細介紹了“新能源智能網聯自主式新交通系統”。
德國工業4.0研究院執行院長Johannes Vizethum帶來“探索中歐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合作的發展趨勢”的主題演講,為現場與會者分享歐洲老牌變速箱制造商采埃孚如何轉型以及其最新的電氣化研究成果,并提出歐洲老牌汽車制造商與中國新能源企業優勢互補的思考。
挪威創新署高級顧問高鵬圍繞“中歐科技合作—歐洲地平線項目ReConnect China WP1”進行了政策解讀。他首先介紹了中挪科技合作的歷史淵源以及重點合作領域,然后詳細介紹了歐洲地平線項目ReConnect China的進展情況。
英國企業DUKOSI中國區經理羅偉營進行了主題為“智慧數字電池解決方案”的專題分享。他認為,電動汽車(EV)電池組行業面臨著缺乏可追溯性、復雜的生產過程、高壓保護、復雜的設計過程(400V→800V)、BMU ECU作為主控制器等諸多挑戰。
深圳普瑞賽思檢測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馬利超從歐盟電池護照推出背景、電池護照的范圍、電池護照核心內容及要求、未來展望、普瑞賽思電池護照五個方面做了題為“歐盟電池護照試點實施與探索”的專題分享。
中興智能汽車有限公司首席戰略官姚權力發表了“客車電動化智能化發展與實踐”專題分享。他認為,隨著電動汽車技術的不斷演進 ,集成化設計將無可爭辯地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電驅動橋是針對電動汽車設計的一種機電一體化驅動系統,具有集成化程度高、體積小、能耗低等優點。
中興新能源汽車副總經理胡超圍繞“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發展現狀及展望”的主題作了專題分享。他指出,無線充電行業處于起步階段,上下游產業鏈初步形成,當期成本較高是制約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降本路徑清晰,最終性價比可形成競爭力。
助力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孫楠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專題對話致辭中指出,未來,深圳市科協也將持續發揮組織優勢、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連接各類創新要素,打造深圳歐洲兩地新能源汽車產業深度融通平臺,探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模式新機制。
本次新能源汽車產業專題對話活動的成功舉辦,讓歐洲企業有機會更新對中國汽車市場的了解和認知,幫助歐洲代表團企業與深圳本地潛在合作伙伴、投資者與其他生態圈合作伙伴建立聯系。活動為廣大投資者、企業家、科技工作者提供一個全方位、多元化的交流平臺,為國內企業提供拓展海外市場和尋找國際化合作伙伴的機會,助力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4場活動多角度共謀綠色發展
據了解,2023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對話活動按照“1+2+1”模式開展,通過1場主旨對話、2場專題對話和1場產融對接活動,從多個角度賦能城市綠色低碳發展。
除“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專題對話外,2023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對話活動的主旨對話聚焦綠色和可持續發展,著眼綠色能源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重點關注綠色科技研發和產業化方面的國際合作。歐洲相關政府官員、兩院院士、專家學者發表了6場主旨報告。而在“大灣區碳中和技術與產業創新”專題對話和“產融對接活動”中,邀請了相關領域中歐科學家、院士、知名學者以及投融資機構進行主題報告和產融對接,探討最新研究進展和前沿技術轉化問題,征集并遴選了優秀的中歐科技企業和創新項目參加項目路演。活動旨在更深入地探討綠色發展領域的科研方向、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及推廣應用等內容。
2023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對話活動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科創中國”大灣區聯合體支持,深圳市科技交流服務中心、深圳市高層次人才聯合促進會承辦,深圳市人才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智慧低碳協會、晶瑞(深圳)科技創新中心有限公司、中歐科技創新中心協辦。來自中歐政府機構代表、兩院院士、科研機構代表、企業領袖、專家學者共同參與了這場“綠色科技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