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劇是深圳的一張“文化名片”。“廣播劇+科普”摸索出一條新路。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之聲,精心呈現的廣播劇——《深圳科普課堂》日漸成為市民的科普文化“營養早餐”,該節目獲得多個全國專業獎項及業內認可。
2023年,獲得第二十三屆中國廣播劇研究會專家評析精品展超長劇推薦作品獎。
每天8點、打開廣播都能聽見不同內容科普知識,《莊稼地里的黑科技》、《新疆沒海怎么養海鮮》、《防范AI換臉詐騙》、《為什么近視者摘下眼鏡后聽力變差》……情景廣播劇《深圳科普課堂》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之聲廣播頻率制作,自2021年6月份開播以來,已連續3年在調頻FM105.7頻率,每天早中晚高峰等多個時段播出并廣受歡迎。已經連續播出3年、累計制作播出達300期,觸達聽眾超400多萬人次。
珠江之聲FM105.7頻率面向深圳及港澳地區播出,覆蓋大灣區。節目制作播出后,被學習強國平臺選用刊發并被主站采用。是廣東省唯一被選用的同類節目。此外,節目還可以通過蜻蜓FM、粵聽、喜馬拉雅等客戶端收聽。
據悉,2024年該欄目繼續采取邊取材邊制作的實時同步制播方式,圍繞《自然科學》、《醫療健康》、《前沿科技》、《生活百科》、《科學辟謠》等,每期故事內容圍繞一個科普知識點,將百姓日常生活小故事,制作成廣播劇,通過“科普中國”等提供的權威科普內容,及時聚焦科技前沿、并圍繞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社會熱點來創作節目。
播出內容涵蓋前沿科技、應急醫療、自然人文等,如《神舟十五號安全返航》、《人腦細胞驅動計算機》、《科技助力非遺》等。以輕松自然、貼近生活、寓教于樂的方式推廣科學性強、傳播效果好、市民關注的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