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精心組織制作播出100期《深圳科普課堂》情景廣播劇,覆蓋了前沿科技、醫療健康、生活百科、科學辟謠、應急安全等多個領域,為市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科普盛宴,在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內容創新,緊貼時代脈搏。《深圳科普課堂》緊密結合我市重點培育的“20+8”產業集群,制作了《新型電極助力高能量密度儲能》、《大語言模型在教育中的運用》等前沿科技內容,深入解讀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奧秘。注重應急科普,在突發事件發生后迅速響應,第一時間推出《地震發生時如何自救逃生》、《強對流天氣避險指南》等,為公眾提供及時有效的資信。圍繞大眾關注的熱點話題,制作推出《莊稼地里的黑科技》、《新疆沒海怎么養海鮮》等,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解答市民疑惑。
制作精良,情景劇演繹科學新知。《深圳科普課堂》采用了情景廣播劇的形式,摒棄了傳統的平鋪直敘方式,通過劇情設計和角色演繹,使科學知識更加貼近生活和易于理解。每一期節目都仿佛是一部微縮的科普電影,讓聽眾在享受聽覺盛宴的同時,輕松掌握科學知識。這種創新性的制作手法,不僅提升了節目的趣味性,也極大地增強了科學普及效果。
傳播廣泛,多平臺聯動觸達受眾。《深圳科普課堂》充分利用了珠江之聲廣播電臺的傳播優勢,實現了全天候高頻次播出,覆蓋深圳以及港澳等地區。從周一至周日,每天七個點位定時播出,覆蓋了早中晚高峰時段,確保了不同年齡段和領域的公眾都能接受科普。同時,節目還通過多個App平臺如學習強國等增加觸達率,進一步擴大了傳播范圍。光明區從節目中選取適合公職人員收聽的劇集,在辦公區域定時播放,有效提升公職人員的科學素養。
反響熱烈,助力提升全民科學素質。2024年根據“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的收聽數據顯示《深圳科普課堂》僅深圳地區累計觸達聽眾超過450萬人次,這一數字彰顯了節目的巨大影響力。此外,節目還榮獲了多個全國專業獎項及業內認可,包括第二十三屆中國廣播劇研究會專家評析精品展超長劇推薦作品獎、“典贊2022科普中國”年度科普作品等榮譽。聽眾反響熱烈,表示節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貼近生活,成為上下班放學途中提升科學素質不可或缺的好幫手。98%的滿意度也證明了節目在提升公眾科學素質方面的積極作用。
《深圳科普課堂》的成功實踐,充分展示了“科普+廣播”深度融合的潛力和價值。通過不斷創新內容和形式、拓寬傳播渠道,節目不僅為市民提供了精準化、精細化的科普服務,更在推動科學文化的普及和傳播、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未來,《深圳科普課堂》將繼續探索新的科普模式,為公眾帶來更多精彩紛呈的科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