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山區科協于百旺學校、福華學校正式啟動“科技社團+”項目,協助兩所民辦公益學校建立科技社團并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據了解,“科技社團+”服務模式是南山區科協針對民辦公益學校科教資源短缺、科學課程體系薄弱、科技賽事活動不足等問題推出的幫扶機制,該模式以成立科技社團為突破口,為民辦學校導入科教資源、開發科學課程、培育科技賽事,不斷拓寬民辦學校科技資源。目前該模式已走進東灣小學、百旺學校、福華學校3所學校,累計建立6個科技社團,開展社團課70余次、科技節活動2場,惠及學生超3500人,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大手拉小手”引入清北資源。南山區科協委托社會組織和專業機構,定制航空航天、發明創造等主題課程,協助學校建立“理論授課+動手實踐”雙軌科普活動體系。協調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專家教授擔任百旺學校、福華學校“科技副校長”,參與中小學校科學課程設計、社團建設、科普活動等全過程。培養民辦學校科技輔導員,提升教師開展科普實踐活動能力,實現教師成長、學生成才。
(二)“一校一品牌”,強化社團建設。南山區科協圍繞跨學科融合創新教育為學生賦能,指導民辦學校打造“STEM”科技社團。如,“星際探索者”社團每學期開展32場主題活動,通過航天、航空、航海、車輛模型制作與實操活動,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已培養“小飛手”20余名。又如,“創智匯”社團以創造發明為主線,引導學生利用科學知識,提出解決生活問題的獨特方案,形成“創意單”400余份,將創意轉化為小發明、小創造360余個。
(三)“以賽促教學”激發學生潛能。南山區科協將科技競賽活動與科學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相融合,構建“校內打擂—校間比拼—省市競逐”賽事通道,通過組織校內、校間科技比賽吸引更多學生參與科技社團,并鼓勵優秀學生參加市級、省級科技競賽,項目培養3名小學生獲省航空航天特色學校空天知識競賽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