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中國科協青少年國際科技交流項目冬令營傳來好消息,經過激烈角逐,深圳中學田一丁同學成功入選2023年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SEF)中國代表隊(全國共30個項目),將參加2023年5月在美國舉行的第74屆大獎賽,屆時將與全世界的1500名熱愛科技創新的優秀學生同臺競技。
(田一丁同學在比賽現場)
田一丁同學憑借普篩易靜電場帕金森病早篩儀器項目(輔導老師:胡楠),經過第37屆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省賽、國賽的層層選拔,于2022年12月初入選中國科協青少年國際科技交流項目冬令營。
素有全球青少年科學競賽的“諾貝爾獎”之美譽的“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ntel ISEF),是全球最大規模、最高等級,也是唯一面向9-12年級(初三—高三)中學生的科學競賽,競賽學科包括了所有自然科學和部分社會科學內容,它為全球最優秀的小科學家和發明家們提供了互相交流,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舞臺,每年吸引50多個國家超過1500名青少年參加,不僅是全球青少年科技愛好者的展示交流舞臺,還成為哈佛、麻省等國際知名高校選拔吸引人才的平臺。參賽選手除了有機會贏得高額獎金外,優秀者還可參加當年諾貝爾頒獎典禮,獲得大賽一、二等獎的個人項目選手更是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一顆小行星。
中國組團參賽10多年,廣東省共有4名學生獲得小行星命名的殊榮,深圳占了2名。深圳學子馬啟程、邱軍、邱健庭三位同學均獲殊榮。
馬啟程,深圳實驗學校,項目名稱:腳用鼠標,2001年第52屆大獎賽 二等獎(獲得小行星命名)。
邱軍,深圳高級中學,項目名稱:低空飛行機器人的自主飛行控制器,2008年第59屆大獎賽 二等獎、美國知識產權法律協會一等獎(獲得小行星命名)。
邱健庭,深圳第二高級中學,項目名稱:短周期數字地震計,2010年第61屆大獎賽 勘探地球物理家學會榮譽獎。